一律採線上報名,參賽隊伍需於報名截止日期前,依照報名系統頁面所示欄位,
逐項填寫報名單位資料及提案作品資料,始完成報名。
報名資格
- 以國內外企業、新創、學研單位、法人單位、政府機關或自組團隊為單位報名參加,每隊上限6人。
- 報名截止後,原則上不得更動隊伍成員,如需更動須向主辦單位提出申請。
競賽主題
-
與生成式AI相關之創新產品與服務
以GenAI為核心之產品/服務,或運用GenAI提升產品競爭優勢、開拓新商業機會、驅動業務成長和創新
競賽時程
報名
即日起至2025/6/24 (二)中午12:00截止
.活動官網線上報名,須完成報名資料填寫及提案資料文件上傳
.報名截止時間後,不得再更改報名團隊資料及更動隊伍成員
.報名截止時間後,不得再更改報名團隊資料及更動隊伍成員
初審(書面審)
2025年6月下旬
採書面審查
由專業評審團針對參賽者報名資料進行審查
由專業評審團針對參賽者報名資料進行審查
入圍複審團隊通知
2025年7月中上
以Mail與電話聯繫入圍複審團隊
簡報複審
2025年7月中下旬
晉級複審團隊須至少一位成員出席進行簡報
未出席者以棄權論
未出席者以棄權論
晉級決審團隊通知
2025年7月下旬
以Mail與電話聯繫晉級決審團隊
團隊深度輔導
2025年8-10月
依團隊需求,提供如:需求驗證
效益/市場評估、技術優化的個別團隊輔導
效益/市場評估、技術優化的個別團隊輔導
簡報決審
2025年11月中上旬
晉級決審團隊須至少一位成員出席進行簡報
未出席者以棄權論
未出席者以棄權論

頒獎典禮暨成果發表
2025年11月中下旬
獲獎團隊須至少推派一員代表配合成果展示
時間與場地待後續公告通知
時間與場地待後續公告通知
報名方式

提案規格
並依報名欄位於線上填妥完整提案資料,包含以下內容:
- 報名單位及團隊資料
- 提案構想簡報:可下載使用主辦單位提供之 簡報範本 格式,亦開放團隊自行發揮,惟請一律以PDF格式上傳提交(檔案大小限制於10M內)
- 其他輔佐資料:可另附 PDF 或其他視覺化形式資料輔佐作品說明(檔案大小限制於5M 內)。
審查、輔導流程及獎勵資源

一.徵件期
五月底前報名完成,可參與 NVIDIA Omniverse Bootcamp(由NVIDIA亞太區合作夥伴麗臺科技提供)。

二.初審
自報名繳件完成之隊伍中,透過線上書審進行提案內容審查,依審查結果另行通知團隊是否入圍複審。

三.複審
自通過初審之入圍隊伍中,透過簡報複審,篩選出晉級團隊進入決審。晉級團隊名額採擇優入選制,預計選出20隊晉級,每隊晉級團隊可獲得以下輔導資源:
- 算力資源:數產署提供算力支援,協助原型開發與AI模型訓練。
- 深度輔導:三力(市場力、技術力、產品力)驗證工作坊、募資簡報訓練、一對一專家輔導、大師講座。
- 銜接AI百億投資方案:搭配數位發展部「加強投資AI新創實施方案」,晉級決審團隊可優先銜接該方案之募資輔導、諮詢評估及募資媒合等服務。
- 創投媒合:安排募資簡報訓練及創投媒合會,協助團隊與VC、CVC、資金方面對面專場洽談,爭取資金及財務資源。
- 展會、媒體及社群曝光:晉級團隊將安排於指標性展會進行成果展示,並搭配主辦單位整體廣宣、專訪報導等曝光,協助團隊提升知名度、累積人脈及串聯商機。
- 擇優推薦參與國際AI大廠新創鏈結計畫(Inception):可獲得客製化SDK推薦,加速對接產業、技術講座課程折扣、軟硬體採購優惠。
- 菁英交流分享:每月舉辦 1-2 場,分享成功案例,提供團隊人脈拓展及媒合機會。

四.決審
由通過複審並全程完成深度輔導之晉級隊伍,透過簡報決審,選出優勝隊伍。
※註1:上述入圍及晉級隊伍數量,主辦單位保有最終調配權。
※註2:上述輔導資源,將視數位發展部預算凍結解除狀況彈性調整,請以主辦單位官網公告為主。
※註2:上述輔導資源,將視數位發展部預算凍結解除狀況彈性調整,請以主辦單位官網公告為主。
評選標準
創新性
提出獨特的思路或解決方案,並在GenAI領域展現新穎的應用或技術
30%
技術可行性
技術成熟度高,可被應用在真實世界
30%
商業價值或
社會影響力
社會影響力
- 具有市場競爭潛力
- 具有提升企業或單位效能的潛力
- 具有解決社會問題或改善公共服務的潛力
30%
完整性
問題描述、應用情境與價值主張具適切度與完整度
10%
※註:本處評選標準僅適用於初審及複審,決審評選標準將於通知晉級團隊時統一公告。
獎項
主要獎項
- 金質獎(自晉級決審之隊伍中擇優數隊) :獎狀或獎盃
- 潛力之星獎(晉級決審但未獲金質獎之隊伍) :獎狀或獎盃
企業特別獎
- 企業優選獎(由企業擇優挑選3隊):可獲得麗臺科技提供之NVIDIA RTX PRO 4000 Blackwell(市價約 USD 2000)
※註:上述獎項及名額,主辦單位保有最終調配權,必要時得以「從缺」辦理。
成果發表展示
獲獎團隊可配合主辦單位規畫參與成果發表展示。
注意事項
- 參賽團隊須遵守競賽須知、評審委員會之決議及本同意書中事項。如有違反,主辦單位及執行單位得取消其參賽及得獎資格、要求其歸還已領取之獎項,參賽團隊並應自負相關之法律與賠償責任(包含律師費)。
- 任一團隊成員或任一團隊成員所任職之企業、新創、學研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者,該團隊不符參賽資格,若違反者經查證屬實後,逕予退件處理;獲獎者,將予以撤銷並要求返還獲獎獎項:
- 有因執行政府計畫受停權處分,且其期間尚未屆滿情事。
- 有欠繳應納稅捐情事。
-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公告之陸資企業。
- 涉及不法行為、負面爭議,或其他有害於本競賽目的、形象之情事。
- 獲獎團隊有義務配合主辦單位及執行單位後續成果展出、宣傳等相關事宜。
- 參賽團隊須保證所有填寫或提出之參賽者資料均屬事實且正確,且不可冒用任何第三人之資料。
- 參賽團隊擔保除已註明出處之他人授權部分,作品皆為原創,絕無違法侵權之情形。
- 參賽團隊同意非專屬授權主辦單位及執行單位,自參賽者繳交提案之日起兩年內,得無償利用提案內容中一切形式之智慧財產權標的(如計畫書、簡報或影片等)進行競賽結案成果報告、相關活動新聞稿及宣傳素材之製作等非營利目的使用,主辦單位及執行單位並得以相同授權條件再轉授權予第三人。
- 獎項名額及獎金由主辦單位遴聘之評審團視參賽作品水準議定,必要時得以「從缺」或「增加名額」辦理。
- 參賽團隊同意授權主辦單位利用其聲音、肖像製作競賽得獎影片,並基於頒獎及相關活動宣傳等非營利目的公開傳輸、放映。
- 本競賽之獎項須依中華民國稅法相關規定預扣繳所得稅。(依現行所得稅法規定,凡獎項價值超過新臺幣20,010元者,由主辦單位或執行單位代扣10%之稅金;如為非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,代扣20%之稅金。惟實際扣繳金額以發放獎項時之法規規定為準。) 實際獎項分配及稅金分攤應由得獎團隊內部自行協調,與主辦單位及執行單位無涉。
- 主辦單位及執行單位保有調整簡章內容之權利,簡章內容之更新、修訂將另行公告於競賽官方網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