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
活動紀錄
2025 GenAI Stars【AI加速創新工作坊】:設計思考 × AI Coding
2025/09/18
台大智活8/26舉辦「GenAI Stars深度輔導系列活動「AI加速創新工作坊」,邀請台大智活設計總監劉家成、台大智活中心AI技術總監周遠同,分別從設計思考、AI Coding的角度,分享AI如何協助企業加速創新。
 
台大智活執行長陳俊杉表示,「AI加速創新,企業必須先想清楚問題,再來要做得快。」設計思考可以協助企業把想不清楚的問題,變成具體可以傳遞的答案,過去這個過程很費力,透過台大智活開發的AI工具「Midas.Touch」,把問題想得更清楚。接著再用AI Coding,加速企業軟體開發的進程。
 
設計思考 × AI:為企業找到正確問題
 
台大智活設計總監劉家成,直指創新最常見的難題,便是像童話中公主想要天上月亮般「定義不清的問題」。設計思考(Design Thinking)是透過以人為本的創新方式, 透過「發散與收斂」快速提出概念,驗證使用者的需求。
 
透過設計思考創新流程五步驟,同理(Empathy)、定義(Define)、發想(Ideate)、原型(Prototype)、測試(Test),將模糊不清的問題變成具體的解決方案。
 
不過,傳統設計思考雖能解決此困境,但耗時費力。AI的加入,讓需求探索的資料蒐集、點子發想與原型製作得以驚人加速。例如,AI能快速整理論壇評論、商品評價,甚至進行初步的議題分類,讓團隊將更多心力投注於洞察與決策。AI也能協助生成初步介面、上色或故事板,協助團隊快速迭代。
 
有鑑於此,台大智活推出專為設計思考 X AI設計的協作平台Midas.Touch,結合互動式數位白板與AI卡片功能的創新協作工具,整合LLM輔助思考、激發創意與靈感的思考視覺化畫布,並於工作坊現場帶領團隊實作練習。
 
劉家成強調,創新的主體終究是「你」,「AI能加速創新過程,但方向必須由人來決定。」AI產出的任何資料都必須「驗證」,不能照單全收,因為「資料為王,垃圾進、垃圾出」。企業應避免思考外包,因意義建構、品味與價值判斷仍是人類不可取代的能力。
 
AI如何加速創新?劉家成提醒,我們做得(Technology Feasibility)、客人超想要(People Desirability)、生意做得成/做得久(Business Viability).三者要有交集,創新才會成功。
 
軟體開發 × AI Coding:用AI加速產品開發
 
台大智活AI技術總監周遠同分享「軟體開發 x AI Coding」。他將AI Coding比喻為可愛但調皮的小精靈,能快速生成程式碼,但它記憶力有限,也可能誤解需求,在開發時製造一堆問題。
 
因此,從0到1的階段,開發者需要更精準地「許願」,也就是以規格驅動(Spec Driven)與建立有效的驗收條件來引導AI,避免AI在模糊空間累積錯誤。
 
除了規格以外,還需要有AI Coding開發流程三步驟輔助,包括:建立產品需求文件、生成任務清單及依序執行任務並迭代。在此過程中,開發者必須介入,需要審核生成任務清單,也必須檢查AI每一次迭代。
 
建立原型的階段,周遠同分別舉例說明HTML、v0、Figma的特性及適用的時機,
HTML是快速拋棄式的原型,v0能生成可延續的初版產品,Figma則適合UI/UX設計溝通。
 
他指出,「AI帶來的改變,是讓工程師在原型階段,就能導入以往成本比較高的測試,確保核心模組可靠、安全、好維護。」
 
AI賦能也改變設計師和工程師的工作流程,讓設計師早期參與,透過AI快速生成初稿原型,工程師再接手開發,大幅減少溝通成本。此外,AI工具也讓後端工程師能處理部分前端任務,縮短開發流程,提升跨職能協作效率。
 
在N到N +1階段,面對大型專案與品質兼顧的挑戰,周遠同強調,無論AI寫得多快,「測試」都是確保品質安全、可靠的基石。團隊可依情境選擇 Test After(先寫程式後補測試)或 Test Driven(先定義測試再寫程式),並搭配AI生成測試案例以確保穩定性。
 
而貫穿AI Coding的核心心法,正是「上下文工程(Context Engineering)」,提供所有上下文的藝術,以便LLM 能夠合理地解決任務。由於AI的上下文記憶有限,開發大型專案時需策略性管理資訊,才能避免誤差。
 
GenAI Stars接下來將持續舉辦「商業模式設計」、「需求工作坊」等系列活動,協助GenAI Stars團隊善用AI與設計思考,加速AI創新落地。